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改革(以下簡稱“營改增”),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拉開序幕,歷經2013及2014年度兩次地區擴圍與行業擴圍后,截至目前,僅剩下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及部分生活性服務業尚未納入改革范圍。作為稅制改革的重要內容,營改增剩余三個行業何時推進成為改革的關鍵一環。按照財政部對營改增最初的進度安排,年內營改增將迎來收官之戰,不過種種跡象顯示,這一安排或將發生變故。
財政部長的表述變化說明了什么?
8月28日,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向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做今年以來預算執行情況報告時,對營改增中剩余的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三個行業的推進工作,這樣表述“適時將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納入營改增試點”。而在6月28日,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向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作2014年中央決算報告時表示,“在推進稅收制度改革方面,今年還將力爭全面完成營改增,研究提出消費稅改革方案和消費稅暫行條例修訂草案,加快推進資源稅改革。”7月底的全國財政工作視頻會議上,樓繼偉表示“抓緊推進營改增改革”。前后表述有了細微變化,這讓業內人士預測今年營改增難以收官。
多位財稅界人士表示,中央層面態度的變化,事實上也為營改增的推遲完成留了一個口子,中央層面對營改增的態度似乎更加謹慎。
這一說法得到另一位不愿具名的稅務人員的證實。該稅務人員表示,7月份,財政部和稅務總局曾組織專家對營改增推進工作進行研討,當時就感覺政策層面對營改增的全面推進有所考慮,從樓繼偉下半年來兩次匯報工作看,如果推遲也屬正常。“畢竟剩下三個行業的工作相比其他行業要復雜一些,而且人員配備、地方稅收比例劃分等都不是能簡單處理的。”
技術環節原因?
營改增有可能在“十二五”期末不能完成也許是受制于多個技術環節。一方面,在建筑業、房地產等領域,抵扣事項的確定尚需時日。如按當前規定,土地購置不能納入成本進行抵扣。另一方面,全面實施營改增之后,其人力資源的分配也是制約之一。營業稅歸屬地稅,全部營改增后,增值稅將由國稅部門征收,這帶來了較大的工作量。
此外,公開渠道顯示,營改增全面完成后,其減稅的規模將是財政很大一個缺口。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許善達曾表示,如果營改增全部到位,減稅規模將達到9000億元。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也曾估算稱,若營改增覆蓋至所有行業且稅率調整完善后,將有9000億元到1萬億元的減稅空間。
對于全國財政收入來說,這上萬億元的減稅空間意味著什么?財政部數據顯示,2014年1~12月,全國一般公共財政收入累計140350億元,其中國內增值稅30850億元,營業稅17782億元,國內消費稅8907億元。如果營改增完成,那么1萬億元的減稅額度占全部財政收入的比例將為7.13%,規模相當于當年消費稅的總和。對于這樣大規模的減少,今后若干年財政收支壓力將進一步加大。“對企業來說,減稅有利于提高效率,但在經濟下行周期,如此大的減稅規模,對財政的壓力還是很大的。”
建筑業的增稅之憂?
營改增,對建筑業會帶來哪些影響?很多建筑企業莫過于擔心改革帶來的增稅效應。一位建筑施工企業負責人表示,建筑業屬微利行業,2010年公布的產值利潤率只有3.55%,11%的增值稅稅率對部分企業可能是滅頂之災。江蘇省建筑市場管理協會會長汪士和調查了幾家已經根據2011年實際發生數認真測算的企業,結論是“營改增”稅負要比估算的情況嚴重得多。比如蘇中集團,營改增后稅負122.15%,作為附加稅的城市維護建設費、教育費附加等,相應增加了3156.24萬元,增加了50.27%;裝修一級資質的江蘇嘉洋華聯公司按照2011年數據測算,營改增后各項稅負合計實際稅負將增加182.69%。
中國建設會計學會挑選的66家企業的理論測算結果顯示,“營改增”后,平均減輕稅負為83%。而實際測算結果是,平均增加稅負為93%,折合營業稅稅率是5.80%。
由于理論測算和現實之間存在較大的稅率差別,不少建筑業人士認為,營改增之后營業稅稅率定在5%到6%才能保證建筑業稅負不增加或者略有降低。此次再次延遲,是否說明財稅部門也充分考慮了建筑業的特殊性和復雜性,不得而知。
建筑企業如何應對?
不管如何,如果延遲,這或許會成為建筑企業做好準備的好機會!在這種情況下,建筑企業該如何做?
我們認為,應該采取何種應對行動不能一概而論,而是應該取決于公司的業務狀況,因為這些決定了營改增準備工作的難度和時間表。例如:
1、我國建筑業是一個特殊的行業,很多企業存在著大量的掛靠、轉包、非法分包等不正常業務,公司只收取管理費,實際不參與項目的運作,項目完全由承包人操作。建筑業實行營改增后,要求三流合一,“貨物、勞務及應稅服務流”、“資金流”、“發票流”必須都是同一受票方。而在目前這種非正常管理體系下,要做到三流合一,基本上不可能,如果沒有充分準備的情況下,就會出現兩結果:1)因企業無法取得充足票據進行抵扣,需要大量交稅,最終將因經營不善而倒閉的可能性大增;2)虛開增值稅發票,每年全國很多人因此而判刑坐牢,一定要三思而后行。而“營改增”時間表的推遲對于這類企業來說是個重大好消息,企業可以獲得更多的時間進行業務梳理調整,并與項目經理、供應商進行談判,合理統籌稅負。因此,對于這類企業而言,當然應該繼續準備工作。
2.如果企業的業務以直營為主,企業本身管理規范,前期已經做了大量準備工作了,那么這類企業可以考慮暫停準備工作,待具體的營改增時間和方案確定后再作繼續。在暫停準備期間,企業仍需要時刻關注營改增的最新動向,及時重啟營改增準備工作,確保相關資源和力量能夠及時到位,避免脫節。
3.對介于上述兩類之間的企業,則可以考慮減緩準備工作步伐,邊走邊看的策略。具體而言,這類企業可以重新復核營改增準備工作清單及進展情況,對于并不十分急迫,無需立即開展的工作(如合同復核等)可以延后進行,但是對于耗時較長(如系統改造等)或者較為復雜的工作(如流程改造等)還是應該繼續推進。
總而言之,建議企業應該利用營改增推遲的這段時間,根據本企業的實際情況,適當調整準備工作方案,以盡量確保為“營改增”的轉變進行充分的準備。
來源:轉載自中裝新網